欢迎光临,信息哲学与自由软件网站! |
[返回主页] |
新信息观论纲
贾星客 李极光 李和宽[1]
(1.云南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云南,昆明,650092;2.四川海外旅游公司,四川,成都,610051;
3.云南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云南,昆明,650092。)
关键词 | 摘要 |
新信息观 信息哲学 信息进化 信息凸现 生产方式转型 |
时代正在提供对信息进行哲学综合的丰富条件:科学各领域的并行发展在提供大量新的相关结论,“信息进化”和“信息凸现”提供了量的积累,并产生大量社会转型性矛盾,使物质世界的信息本性直观凸显出来。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新信息观研究纲领,认为:“物质和信息”这一对范畴将比“物质和意识”这一对范畴更对称、完善地揭示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信息的本质在物质世界的进化过程中展开;信息进化遵循“递归”的规律;信息可以理解为物质世界的整体相关性,以及这种相关性的记录方式和递归性质;信息进化在目前“信息社会的初级阶段”中表现为“信息化”和“物化”的尖锐对立;在人类社会的“文化阶段”,信息的本质将克服异化而真正“实现”等等。以哲学为主导的新信息观研究将成为新世纪的重大课题。 |
Jia Xing-ke, Li Ji-guang Li He-kuan
(1. School of Social Development, Yunnan Normal University,Kunming, Yunnan 650092, 2. Abroad e touring company of Sichuan,Chengdu,Sichuan,610051; 3. School of Social Development, Yunnan Normal University,Kunming, Yunnan 650092)
Keywords:new viewpoint about information; infosophy; evolution of information; information-emerging; revolution in mode of production
我国已经确立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这一基本指导思想,江泽民在党的16大报告中再次强调了这一基本指导思想。按照这一指导思想,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将全面跨入一个信息化的新台阶。因此,需要对“信息”本身进行深入 的认识,而哲学层次上的认识尤为重要。从哲学层次上建立新型的信息观,已经再次成为时代的呼唤。哲学本身也将因此而获得创新的动力。
1960年代以来,“信息哲学”这个概念就出现了,但是它一直时隐时现,没有成为主流,也没有成为公认的学科。这首先是因为,一般冠以“某某哲学”的名称下,实际上同床异梦。人们可以在这个名称下做完全不同的题目。例如“经济哲学”、“物理哲学”、“生态哲学”、“技术哲学”等等。但具体的原因还是因为,这个哲学的内核,“信息”概念一直没有成为主流,也没有公认的哲学含义,它本身是否一个哲学概念,还被人们讨论着。第三个原因,虽然1960年代的苏联和1980年代的中国都曾热烈地讨论过这个问题,但是从1980年代以来,信息先是成为一个社会概念,成为一种新的未来社会的定语;然后到了1990年代,就完全成为一种经济价值,“信息经济”、“知识经济”、“数字化生存”等等肉味十足的用语完全取代了“信息哲学”这个光骨头,没人要啃它。
但肉欲毕竟只能没有形状地“横流”,人类要有骨头才能站立起来。正是在信息似乎成为时代主角的1990年代,关于信息的哲学本质的讨论却进入淡境,这值得深思。信息真的成为时代的主角了,还是他物的傀儡?“信息资本”这类概念可以告诉我们一点回答这个问题的线索。一个对象正是在被人捧抛(脚注:捧抛,云南少数民族地区汉语方言,意为“捧场、奉承”,但更形象)的时候,关于它的认识开始盲目和混乱。1990年代的信息概念就是这样。
但现在是21世纪,这是一个人类注定要靠对信息的真正认识把握才能够从肉欲的横流中清醒地站立的世纪。信息在经济价值上的增长,还不是它的价值的完全展现,信息被作为所谓软资本来开发和利用,还被扭曲着它的本质。但是资本的作用却推动了信息在量上的增长和信息工具的创新,而这种量上的急剧增长,必然会遇到一个质变点。信息在进化着,在现象上的“信息凸现”中曲折地向人类呈现它的内在本质,只是人类忙于享用信息进化带来的肉香味,而对这个本质视而不见罢了。
现在是抓住这个本质的时候了。信息时代而没有信息哲学,就象互联网没有通讯接口的标准,泰坦尼克号没有方向舵。大量的问题和矛盾伴随信息进化的脚步而来,解决问题的条件隐含在所提问题的背后。正是在过渡中的信息社会的矛盾越来越明显地暴露出来的今天,时代为我们提供了完成和创新一种新型的信息哲学的丰富条件,“信息进化”和“信息凸现”提供了量的积累,各学科并行发展正在提供出大量新的结论,信息化的生产力与传统社会生产方式和全部社会关系发生的各种新矛盾(“信息冲突”),则为我们认识信息进化的社会历史形态以及新型的信息化社会的条件提供了可能。信息的哲学本质是呼之欲出了。以哲学为主导的新信息观研究必将成为新世纪的重大课题。
从“信息进化”角度来深入这一研究,既是必要的也是有效的。这是一个多学科的协作和综合的课题,也是一项哲学工程。
新的信息观研究必然是一种全方位的跨学科新综合。
人类对精神和思维现象的惊奇、猜测和研究已经有至少7千年了。人类要么用拟人方式把精神现象归属于一切存在物(万物有灵观念),要么用人类中心主义的方式把它仅仅归属于人(主观唯心主义),或者用非理性的方式归属于造物主(宗教),或以理性的方式归属于“客观精神”或“绝对精神”(客观唯心主义),或以庸俗唯物主义方式把它归结为生理机制(实际上部分现代心理学也是使用这样的方法)。即便是现代心理学,在这个问题上也没有真正的突破。因为支配着他们的依然是关于思维的传统哲学。关于思维和精神的哲学要有创新,就必须对现代科学进行新的综合。
列宁在上个世纪初,对这个创新方向曾经做出过天才的假说,他认为应该研究一下人的思维与一切物质形态都具有的“反映特性”的关系。我们的教科书沿用着列宁的这一假说,却没有真正的推进和深入。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长期以来,这个问题被局限在认识论领域,列宁的这一思想仅仅被运用于理解思维的本质,却没有很好地把思维的本质看作是自然界本身的某种属性及其进化的展开。列宁的天才猜测意味着,一切物质形态都普遍地相互反映。思维正是从低级物质形态也具有的相互反映特性中进化而来的。但是这一思考方向没有得到很好地发挥深化。“思维”这个概念的属人性,阻碍了人们探索的深化。而“物质和意识”这一对范畴,也起到了这样的限制作用:把对思维本质的探索范围限制在意识产生以后的历史以内。
信息论和控制论的产生,为打破这一限制提供了突破口。维纳强调信息是人和动物以及无机的机器都一样可以具备的属性,信息成为横跨概念。而人们又可以很自然地把信息与思维联系起来。信息可以成为比思维更广泛的哲学范畴,同时把思维包含在其中,作为其进化的高级形态和真正的实现形态。信息和思维两者关系的研究,可以说是信息哲学的逻辑起点。而这一研究还是一个远未完成的过程。我们多年的研究表明,从“信息进化”角度来深入这一研究,既是必要的也是有效的。这是一个多学科的协作和综合的课题,也是一项哲学工程。实际上,这一研究可以涉及到目前的所有基础学科,并且可以从这些学科中普遍地产生出该学科的“信息学”分支,但只有从哲学角度才能统摄这些分支。
根据我们已经掌握的资料和思考线索,以下这些学科是需要首先进行考察的:
自然科学和一些中介科学:
1. 系统科学。除了最先产生出来的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以外,需要着重考察的是耗散结构论、超循环论、协同论、混沌学说、分形理论、复杂系统学说等新系统观。信息论第一次把信息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但其局限性在于仅仅考虑了人工通讯系统中的信息,而且主要只是对信息的量的分析。而70年代以来的新系统论则把问题的研究范围大大地扩展了。虽然没有直接地把信息作为研究对象,但信息则越来越明显地成为从耗散结构论到复杂系统理论研究中的隐含主角。
2. 理论物理学和宇宙学。虽然申农和维纳已经把热力学的“熵”概念引入了信息论,但这个领域实际上并没有很好地成为以往的信息哲学的综合对象。但理论物理学和宇宙学的“新”结论正在向我们展示出,宇宙的物质结构中有和谐的或合规律性的秩序,这种秩序需要用“宇宙的信息本性”来解释。以往的“规律”、“秩序”、“结构”等等哲学概念都将找到更加精密的科学依据和表达方法。在这个领域中,量子力学中的“原子共谋”问题、理论物理学家大卫·玻姆的“隐序理论”、理论物理和宇宙学家霍金对宇宙唯物主义的丰富和“多表述的彻底统一理论”、数学和物理学家彭罗斯对宇宙是物质与信息的复合统一体的猜测与相关研究是富有启发意义的。
3. 生物学、神经生理学和脑科学。神经生理学和脑科学已经为我们认识信息在高级神经系统中的存在方式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结论,而关于遗传的基因理论、病毒学、免疫学有关理论已经在改写传统的关于生命本质的看法。信息及其编码方式已经越来越被看做是生命的真正本质。
4. 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科学。这一领域是随着现代计算机的发明就已经产生出来的,阿兰·图灵,冯·诺依曼本身不仅是计算机科学理论的奠基者,也为那时还没有的信息哲学提供了重要的思想。70年代以来,国外关于“赛伯哲学”、“计算机哲学”、“人工智能哲学”的理论更是层出不穷。互联网的发展则形成了一个研究信息进化的巨大实验室,而且它也可以被看做外在于人类个体的人类神经系统,它意味着信息进化的更高级阶段,即人类和人类的意识整合的信息系统阶段。我们的前期研究表明,信息本质正在从这些学科的并行发展中凸显出来,需要哲学的最后离析和综合。
哲学本身的考察:就我们希望阐述的新信息观来看,从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的“数”开始,古今中外许多哲学家思想中都包含了关于宇宙的信息背景的概念,例如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柏拉图的“理念”、亚里士多德的“形式因”、黑格尔的“绝对精神”等等,中国的《易经》和《老子》中也包含着类似的思想。这些概念是在当时科学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历史的或者科学综合范围的局限性,但是以他们的方式,天才地猜测到和表达了关于宇宙的信息背景的思想,对这些思想的考察有利于我们概括信息的哲学本质;另一方面,新信息观的建立,又反过来有助于重新梳理哲学史上的这些范畴体系,使之在信息哲学的范式下得到深入的理解。实际上,还有很多范畴,例如:决定和非决定、本质和现象、结果和原因、必然和偶然、形式和内容、可能和现实、结构和功能、客观知识和自我意识、等等,都可能在信息哲学的范式下得到深入的或更新的理解。
信息进化的一般社会历史形态考察:对信息的哲学思考,以往主要局限于对信息的概念分析和有限的自然科学考察,而缺乏对信息的社会历史形态的考察。而只有这种考察才能使我们达到对信息本质的整体理性具体的认识。需要把握信息在人类社会中进化的一些典型特化形态,例如:符号化、意识形式、意识形态、虚假意识、信息主体及其分化、分裂、知识分子群体、社会分工尤其是精神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理论与实践的分化和分裂及其历史整合、文化编码与文化传统。等等。应该可以从这种考察中建立社会信息系统的哲学层面的理论模型,把信息流从社会物质流中抽象出来加以科学地把握,并且递归地重构关于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等等范式。重新认识关于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精神文化-物质文化等二元对立的范式,力图达到对立统一的新范式。
上述考察应该说将会是富有启发意义的。事实上,我们按照上述思路所进行的初步考察已经进行了多年,形成了一些初步的、需要继续研究论证、修订、深化的理论生长点。这里部分表述如下,敬请各领域有兴趣的研究者批评、讨论、协作。
(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将通过其信息本性得到进一步说明。 信息性和物质性一样是宇宙的固有本性,这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对宇宙信息本性的认识将深化、丰富我们对客观世界、对“物质与精神”关系的哲学级认识。例如,从思维和意识是信息进化的高级阶段这一线索来看,“物质与意识”这一对范畴就是不对称的或不完善的,我们可以通过信息哲学的建构,来论证是否可以用“物质与信息”的对立统一来更好地表征物质世界及其统一性。
(2) 信息的本质在“信息进化”的历史过程中展开,信息又反过来记录着这过程。信息进化与物质进化并行,且引导和强化物质进化;信息进化遵循“递归”(或者说,在时间中“全息地卷入和拓展”)的规律。我们建构了“特化”、“泛化”、“信息凸现”、“信息冲突”、“信息主体”、“信息系统在时空上的层级和递归”、“扩展着的关联”“次级信息”、“自然抽象”(进化本质的直观呈现)等系列概念来初步把握信息进化的完整过程,进而在哲学层面上完整描述信息进化的基础上认识信息的本质。我们认为,当今我们面临的“过渡中的信息社会”是宇宙信息本性的高级阶段,信息泛化突显信息的本质,但要通过新的自觉的自组织(人类社会转型)过程来实现宇宙的信息本性及其多样性和全息统一性。
(3)对信息的哲学本质的理解。信息可以一般地理解为物质世界的整体相关性,以及这种相关性的记录方式和递归性质;在信息进化的生命物质阶段,信息记录方式获得了特化的组织形式(基因);在信息进化的人类社会阶段,信息记录的递归性质获得了高级的反身形式—意识和自我意识;在人类社会的“经济阶段”,信息的本质通过经济价值得以“凸现”,目前的“过渡中的信息社会”中表现为“信息化”和“物化”的尖锐对立;在人类社会的“文化阶段”,信息的本质将克服异化而真正“实现”,掌控了“必然王国”的自由人类为包括人在内的自然界代言,和“代天行道”;宇宙在空间上的全息性通过时间上的递归性得到实现,并相互映射,辩证地展开和存储(也就是“在时间中全息地拓展和卷入”)。(参见贾星客、李极光《生态问题的信息哲学基础》,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9年第6期)。
(4)通过对信息在人类社会中随历史流变的特化形态的考察,我们初步建构了“信息反应”,“信息主体”,“信息主体的分裂”、“文化编码”、“信息与生产方式”、“信息与资本的辩证矛盾”、“社会信息不足和信息冗余的矛盾”、“社会信息伪系统”、“社会信息形态”、“多样的信息层级系统”、“虚拟的社会信息中枢”和“现实的社会信息中枢”等系列概念来把握这些特化形态及其矛盾运动规律。
(5)社会信息化与科学社会主义有必然、内在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的信息化进程应该而且可以为世界信息化进程做出贡献,而这需要哲学层面的新信息观的指导。同时,信息哲学又必须在研究和处理现实信息社会中的矛盾的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充实。
信息革命不仅仅是一场技术革命,它必将也正在成为一场社会革命。因此,正在形成的信息哲学也不能仅仅是一种技术哲学。在更大的程度上,只有深入地考察和综合了信息凸现与社会制度的变革的关系以后,信息哲学才有资格作为哲学建立起来。
我们目前所处的信息社会实际上是一种过渡阶段,应该称为“过渡中的信息社会”或“信息社会的初级阶段”。因为,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这个“信息社会”还正在寻找它的结构,它正在朝什么方向发展或者应该朝什么方向发展,还需要我们的深入认识和探索。
信息社会这个概念本身,就目前人们对它的了解来看,主要是从生产力的技术形态上来概括的,而生产力的信息化必然与传统的生产关系发生冲突,也正在发生冲突。我们在下面就要通过一系列矛盾来描述这些冲突。这要求有新的生产关系和整个社会转型来与之相适应。未来的完成了的信息社会必然是一个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到上层建筑的整体新社会,这将是自然界的普遍信息本性的真正展开和实现,即通过人来完成物质世界的信息进化过程。因此,除了对信息进化的一般过程进行考察以外,还需要对过渡中的信息社会的特定形态和过程加以考察。
信息革命正在从技术转型或生产力转型步入社会转型,而社会转型的核心内容是生产方式的转型。在这个转型过程中,信息凸现催化着新的社会组织形式,激化着大量转型性社会矛盾,对过渡中的信息社会的分析,正是要通过这些矛盾的认识和分析来进行:
(1)信息的共享本性与传统所有制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最典型地体现为知识产权在信息化时代中表现出来的一系列问题上。信息产业中的跨国公司已经很明显地把最初目的是保护知识劳动者权益的知识产权作为知识垄断和知识剥削的工具,发展中国家在知识产权问题上的“两难问题”(既受到发达国家借强化知识产权推行知识霸权的压力,又需要健全自己的知识产权,许多发展中国家在发达国家推行知识产权过程中,民族经济受到很大打击,特别是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某某会议以后);以传统所有制为基础的知识产权扩展过程中的矛盾(知识霸权,信息剥削、跨国公司抢注发展中国家的基因资源等等)。1983年从美国发起,现在遍及全世界并且方兴未艾的自由软件运动就是这种矛盾的一种典型表现。自由软件运动提出的软件共享和一般地信息共享的斗争目标,代表了这一矛盾运动的发展方向(注释:参见贾星客、李极光《论自由软件运动》、《论左版》,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1年第1期,2002年第1期)。
(2)信息共享本性和普遍关联性质与传统的民族疆界的矛盾;需要分析互联网的“无国界”性质以及互联网上出现的各种“虚拟国家”、“虚拟民族”的性质、意义、影响和作用,这种作用和趋势正在越来越尖锐地和传统的民族国家疆界发生矛盾,同时,又在形成着新的“利益集团的边界”如跨国公司和大量非盈利组织等等。(这里写得不好,需要增补)
(3)与信息凸现、信息过剩并存的信息不足和信息分配巨大差别之间的矛盾以及解决矛盾的条件;在过渡中的信息社会,一方面是信息的超量涌现:1980年代就出现了有关信息爆炸的评论。现在看来,信息爆炸在相当程度上是信息相对过剩,是信息冗余,并且通过信息竞争有不断加重的趋势;而同时存在的却是大量社会底层民众的信息不足。信息技术造就的大量“傻瓜化”技术界面,只是信息相对过剩和信息不足同时存在这一矛盾的技术象征物,在这一象征背后存在着的是信息和知识的封锁、垄断、高价以及知识圈子的人为加固,把大量下层民众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下层民众排斥在信息化进程以外,或者是用廉价的低知识信息产品来充斥他们的意识。这起到双重的作用:既把他们作为“信息消费者”“开拓了市场”,又把他们限制在高知识进程之外,信息垄断者继续保持他们相对的高信息态,从而巩固信息的阶级差别。这实际上是传统的阶级差别以新技术为手段的强化。这说明,不能抽象地高歌“信息社会的来临”,而要分析和解决矛盾。
(4)信息化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各种新社会运动考察和分析——它们的主体、性质、社会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例如自由软件运动、自由音乐运动、自由民族运动、自由硬件运动,反知识产权运动、“嗨客”(区别于“黑客”)群体的崛起,以及其他各类随网络化而产生的电子信息族群,这些运动和新潮的互联网群体说明随着社会的信息化、网络化和知识化,改变着社会主体的成分和相互关系,新型的信息主体在产生并对社会进化发生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需要对这些新型主体的社会地位、性质、发展趋势进行理论研究。
另外,还有大量电子信息现象需要研究:信息安全问题、互联网中的隐私权危机问题、计算机犯罪、信息战争、信息侵略以及“网络社会”中的信息突变(例如新的网站、数据库、信息结构方式的大量快速产生,掀起一次又一次的电子浪潮),等等。
信息哲学需要通过对上述转型性矛盾的分析来得到充实、创新和完善,相应的,也只有通过全新的信息观才能深入和正确地理解这些社会矛盾,并揭示出解决问题的条件。也只有通过这样的具体案例研究,才能对信息的哲学本质形成科学、完整的理性具体,从而促进信息化进程健康、合理地发展。我们相信,一种在时代理论高度的信息哲学的形成,将对中国和世界的信息化进程以及信息化带来的社会转型提供有益的启示。
――――――
部分参考文献:
罗杰·彭罗斯:皇帝新脑-有关电脑、人脑及物理定律,湖南科技出版社
埃里克·詹奇:自组织的宇宙观,中国社科出版社
埃德加·莫兰:复杂思想:自觉的科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卢西亚诺·弗洛里迪:什么是信息哲学? 《世界哲学》杂志(北京)2002年第4期
[1] 作者:贾星客,河南人,云南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历史唯物主义和信息哲学;李极光,山西人,四川海外旅游公司经济师,研究方向,信息经济和信息哲学;李和宽,云南人,云南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哲学史、思维科学。